好易配资 对冲关税冲击,超强刺激即将来临!
一季度的GDP已经出炉了:同比增长5.4%好易配资。
开局十分良好,毕竟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2025年的经济增长仅为3.2%,中国一季度能有5.4%的增速,妥妥领跑全村了。
另一方面,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和自己的体感不一致,普通人对数字大多都不敏感,但是经济环境的体感如何,相信大家还是能感受得出来的。
组成gdp数字背后的一个个模块,其实就是整个经济面,包括出口、投资、消费。

一季度社零同比增长4.6%,低于GDP5.4%的增速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71亿元,社零其实完全就是靠“国补”刺激后强起来的。

一季度,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,也就是国补的一些电子家电家具之类的商品增长比较快,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.4个百分点。
但是对比去年同期来看,餐饮收入明显下降的,只能说大家的收入还没有得到修复的前提下,依旧不舍得外出就餐。
投资近年一直都没有太大起色,2025年1—3月份,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.2%,也是比gdp增长低。

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.0%,去年开始国家不断宣传振兴乡村经济,从第一产业投资增速可以看得出来,的确有一波资金往这个方向走。
另外增速较快的还有第二产业投资,也就是工业投资,同比增长12.0%,从下图可以看到,有关工业制造的相关行业增速都是比较快的。

如果你是身处上图中增长加快的行业,应该就能感受到经济的快速发展。
像新能源汽车、工业机器人、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0.6%、16.7%、9.2%。
不过工业制造毕竟惠及的人口比例偏小,这帮人的声音基本上也被主流声音掩盖了。
基建投资的增速是相对放缓了,仅为5.8%,像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0.5%,换句话说,单纯靠基建投资拉动经济的边际效应逐渐降低。
房地产就更不用多说了,一季度地产开发投资19904亿元,同比下降9.9%,基本上就是拖后腿的一个存在。
最后看出口,出口在特朗普加关税之前,一直都是我们亮点以及支撑主力。
一季度我国进口出额10.3万亿元,增长1.3%,其中,出口6.13万亿元好易配资,增长6.9%。
可以说一季度的gdp就靠出口撑起来。
但这种好日子估计二季度开始就没了,虽然我们最近反击的很有力,但也要承认老美毕竟是最大的客户。
这半个月来,国内有很多订单都被取消了,甚至在生产线上的订单都临时喊停,就连正运往港口的货无情被叫回来了。
东莞一些大型电子工厂只能无奈发出了停工放假的通知。

去年中国美出口额为5246.56亿美元,换算成人民币,大约是3.85万亿人民币,相当于中国GDP总量的2.9%。
也就是说,要是后续真的没法和老美合作的话,GDP增速将直接损失1.3%-1.7%。
所以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寻找可以替代这一部分的缺口。
投资是一部分,据外媒的消息,据说接下来财政部就要公布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有关安排了。
不过我们毕竟已经不是过去那个靠投资就能拉动告诉增长的年代了,未来的gdp增长还得看消费。
出口到老美的3.85万亿人民币,相当于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%。
分到14亿人头上就是每个人每年消费2750元,一个家庭大约就是增加一年一万元出头的消费支出。
这一笔消费对于一二线中产可能算不上什么,但是对一些农村家庭,有房贷车贷要养娃的家庭来说,可能真的没办法轻易在已有消费的基础上再掏出来。
想要提振消费,接下来我们肯定还是要加大力度去增加居民的收入,社会保障也要加强,让大家放心大胆去消费,而不是选择把钱存到银行。
只是我们是一个以生产为主的大国,不可能做到像美国一样发钱,只能从别的渠道去提高收入。
之前有经济学家李稻葵等人透露,最快在本周,最慢在五一前就能出台系列新的消费促进政策,以对冲美国关税战的影响。
我感觉这事大概率是真的,毕竟早在3月份中办和国办就联合发布了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,叫行动方案的文件一般都会落地一批具体政策的。
除了国补这些鼓励大家物质消费之外,今天商务部还发文要求扩大服务供给,释放服务消费的发展潜力。

很多人以为消费就是买各种东西,但实际上服务消费也非常重要。
都知道美国的经济7成是靠消费拉动的,其中其中服务消费占GDP的48%,商品消费占22%。
而去年我们居民消费占GDP约39.13%,其中物质产品的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31%了,这个比重甚至比美国还高。
人均GDP水平高了以后,对必需品的需求其实是总是有一个限的,像以旧换新等电子产品的国补活动,需求满足以后就会逐渐下降,冰箱家电不可能天天换。
我们真正需要提高的是服务型消费,算下来仅占8.13%,所以后续发展服务消费越来越变得重要。
那什么是需求服务呢?家政行业、信息通信、文化旅游、住宿餐饮、养老托育、医疗健康等诸多领域。
也就是说下半年,国家不仅鼓励大家购买产品,还会出台更多政策,鼓励有条件的群体多点去旅游,去线下按摩捶背,去看演唱会,去养老机构,甚至请阿姨搞卫生等等。
提振服务型消费才是未来的重点,而相比制造业,服务型消费带来的就业更加庞大,门槛相对低,惠及更多的普通人。
也是目前看来,对抗美国加关税最有效的砝码之一。
今天美国投行摩根斯丹利也发了一份预测《中国如何对冲关税冲击》,里面提到一个关键的动作,就是对于增量刺激,规模大约或在1-1.5万亿人民币,这将提振经济增速0.5-0.8个百分点。


举措包括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,对服务消费提供定向支持,以及加大基建和科创投资。
如果接下来的出口迅速回落,增量刺激落地会提前。
关于关税的情况,目前算是处于短暂的安静期,大家都在看特朗普接下来会如何应对。
但现在很明显不仅美国普通人好易配资,就连华尔街都后悔当初选择特朗普上台。
九龙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